李某某   男   28歲

       初診時間:2013年11月4日

       主訴:氣喘、痰鳴反復發作4年餘,再發並加重半月。

       現病史:患者4年多前因重感冒治療未徹底而遺留咳嗽,後又遇寒而逐漸演變為夜半痰涎壅盛、呼吸困難,曾在當地人民醫院診為“慢性支氣管哮喘”,平時以“沙丁胺醇酊劑”控制症狀。半月前受涼而症狀發作並加重。刻下症見:痰涎壅盛,不及一刻鐘喉中即覺有痰而咯出大量白色清稀痰涎,時喉中如有水雞聲,夜間易氣喘,喘則須端坐,鼻塞,時有清涕,畏寒明顯,汗少,無胸悶胸痛,無口幹口苦,不欲飲水,納寐差,大便微溏,小便清。

       舌脈:舌淡紫,苔白厚膩,脈浮、緊甚。

       證型:寒飲停肺

       治法:宣肺散寒,化飲定喘

處方:

       麻黃       桂枝       細辛       杏仁

       紫菀       浙貝       蘇子       白芥子

       蒼朮       茯苓       陳皮       法半夏

       白豆蔻   白芷       炙甘草   生薑

       七付,日一付,7碗水煎取3碗,分3次餐後半小時服。囑禁食一切生冷、冰凍、寒涼、油膩。


       二診時間:2013年11月11日

       現病史:藥後症緩。刻下:痰涎較前減少,大概半個鐘頭需吐一次清稀痰涎,夜間氣喘發作次數較前減少,但時仍可聽到喉間有痰鳴音,已無鼻塞流涕,仍畏寒,有汗,無口幹苦,不欲飲,納寐較前改善,大便溏,小便調。

       舌脈:舌淡紫,苔白,脈緊。

       證型:同前

       治則:解表散寒,化飲定喘

處方:

       前方去麻黃,加小茴香15g

       七付,日一付,7碗水煎取3碗,分3次餐後半小時服。囑禁食一切生冷、冰凍、寒涼、油膩。


       三診時間:2013年11月18日

       現病史:服前藥症狀繼續改善,每夜氣喘只發作一到兩次,喉間未聞痰鳴音,時仍有清稀痰涎上湧,畏寒如故,汗不多,口淡,無口幹苦,不欲飲,納寐一般,大便較前成形,小便調。

       舌脈:舌淡紫,苔薄白,脈仍緊。

       證型:寒飲鬱肺,命火虧虛

       治則:補火、散寒、化飲

處方:

       白附片      桂枝        白朮      茯苓

       陳皮          法半夏    細辛      紫菀

       蘇子          白芥子    浙貝      杏仁

       白蔻仁      砂仁        小茴香  炙甘草

       生薑

       七付,日一付,7碗水煎取3碗,分3次餐後半小時服。囑禁食一切生冷、冰凍、寒涼、油膩。


       四診時間:2013年11月25日

       現病史:藥後持續好轉,畏寒見減,夜間氣喘發作一次或不發作,發時持續時間較前短,時咯清稀痰涎,無口幹苦,納寐尚可,大便時溏,小便調。

       舌脈:舌淡略紫,苔白,脈微緊。

       證型:同前

       治則:同前

處方:

       白附片      桂枝        白朮      茯苓

       陳皮         法半夏   細辛     紫菀

       蘇子         白芥子   桃仁     乾薑

       黨參         小茴香   炙甘草 生薑

       七付,日一付,7碗水煎取3碗,分3次餐後半小時服。囑禁食一切生冷、冰凍、寒涼、油膩。


       五診時間:2013年12月1日

       現病史:服上藥時夜間未見喘作,現唯覺唾沫較多,時似痰涎,稍畏寒,納寐可,二便調。舌淡苔薄白,尺脈見弱。

       反饋:因患者準備出差,要求處中成藥以便攜帶服藥,遂予理中丸和金匱腎氣丸各一盒。後未見複診,至春節過後某日突然來到診室要求補辦疾病證明,詢之服中成藥後感覺良好,遂自行多買了兩盒服用,已至開春亦未見症複。


阅读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