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溪穴,手太陽小腸經上穴位,輸(木)穴,八脈交會穴(通於督脈)。

【取穴位置】


後溪穴位於人體的手掌尺側,微握拳,當第5掌指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即把手握拳,掌指關節後橫紋的盡頭就是該穴。)

【穴位解剖】



當小指展肌起點外緣,有指背動、靜脈,手背靜脈網;布有尺神經手背支。

【功能主治】

強化督脈陽氣,統治頸肩腰椎病

緩解治療頭痛項強、目赤腫痛、落枕、耳聾、耳鳴、鼻衄、癲癇、瘧疾、黃疸、盜汗、腰背腿痛、肘、臂、手指攣急等。

操作: 直刺0.5~1寸。治手指攣痛可透刺合穀穴。

【穴位配伍】

配天柱主治頸項強直、落枕;


配翳風、聽宮主治耳鳴、耳聾;


配合穀穴緩解治療手指攣痛;


配人中穴緩解治療急性腰扭傷;


配列缺穴、懸鐘穴緩解治療項強痛。

【臨床應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性腰扭傷、落枕、耳聾、精神分裂症、癔病、角膜炎等。

【防病健身】

滾揉後溪穴:

對於長期在電腦前工作或學習的朋友,可以把雙手後溪穴的這個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關節帶動雙手,輕鬆地來回滾動,即可達到刺激效果。在滾動當中,它會有一種輕微的酸痛


這個動作不需要有意識的去做,每天只用抽出三五分鐘的時間來,隨手動一下,可以緩解調節長期伏案以及電腦對人體帶來的不良影響。堅持下來則對頸椎、腰椎確實有著非常非常好的療效,對保護視力也很好。



- 胡鵬 -

高級中醫推拿師、中國針灸協會會員


畢業於江西省中醫藥高等專科學院五年全日制中醫系針灸推拿專業,畢業後從事疼痛臨床治療10餘年,擅長結合中醫四診、針灸、推拿、艾灸、點穴、正骨、刺血、拉伸、運動康復、中藥外敷等方法診斷治療頸、肩、腰、腿、膝、踝常見急慢性疼痛和運動損傷等。


出診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 - 19:00

出診地點:仁安醫館、東駿醫館

預約電話:0769 - 22331919




阅读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