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是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立足小兒生理病理特點,在中醫辨證論治思想指導下,運用相應手法作用於小兒特定的部位和穴位,以防止兒科疾病,保健嬰幼兒身心和促進嬰幼兒生長發育的一門中醫外治療法。

其以手法外施,刺激特定部位和穴位,調節陰陽,調節精、氣、神,通過啟動與調動嬰幼兒機體內能量,由機體自身而非藥物去改善體內狀況,達到臟腑組織間新的陰陽平衡和人體與自然之間的和諧。


這七個特定的穴位非常值得大家收藏起來學習哦!


【龜尾】


[位置] 在尾骨端。

[操作]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稱揉龜尾。

[功用] 調理大腸,消炎,止瀉通便。

[主治] 泄瀉,便秘,脫肛,遺尿。




【肺俞】


[位置] 在第3胸椎棘突下緣(第3胸椎與第4胸椎間)旁開1.5寸,屬足太陽膀胱經。

[操作] 用兩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兩側肺俞,稱揉肺俞;用兩拇指分別自肩胛骨內緣從上向下推動100次,稱分推肺俞,或稱分推肩胛骨。

[功用] 益肺理氣,止咳化痰。

[主治] 發熱,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脊柱】


[位置] 自大椎至長強呈一直線。

[操作] 自上而下作直推,稱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稱為捏脊。捏3~5遍,每捏3下再將背脊皮提1下,稱為捏三提一法。

[功用] 調陰陽、理氣血、和臟腑、通經絡、培元氣,具有強健身體的功能。

[主治] 發熱、驚風、夜啼、疳積、腹瀉、嘔吐、腹痛、便秘等。



【天樞】


[位置] 肚臍旁2寸(約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個。

[操作] 用食指和中指分別點按在兩側的天樞穴,輕輕的按揉,揉50~100次。

[功用] 天樞為大腸之募穴,能疏導大腸,理氣消滯。臨床上常用治療消化系統疾患。

[主治] 腹瀉、腹脹、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亂。



【腹陰陽】


[別名] 腹。

[位置] 在中脘穴與兩脅下之軟肉處。

[操作] 沿肋弓角邊緣或自中脘至臍,向兩旁分推,稱分推腹陰陽、分腹陰陽;掌或四指摩稱摩腹。

[功用] 健脾和胃,理氣消食。

[主治] 腹痛,腹脹,腸鳴等消化系統疾患。順時針摩腹可通便,逆時針摩腹可止瀉。



【膻中】


[位置] 在胸骨上,兩乳頭連線之中央,屬任脈。

[操作] 中指端揉稱揉膻中;兩拇指自穴中向兩旁分椎至乳頭名分推膻中。

[功用] 膻中為氣之會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寬胸理氣,止咳化痰。

[主治] 各種原因引起的胸悶,嘔吐,氣逆,咳喘,痰鳴等症。



【退六腑】


[位置] 在前臂尺側,自肘關節至腕橫紋呈一條直線。

[操作] 用拇指面或示、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稱退六腑或推六腑。

[功用] 清熱,涼血,解毒。

[主治] 一切熱證。高熱,口渴,驚風,咽痛,鵝口瘡(口腔舌上滿布白色糜點,形如鵝口),腮腺炎,大便乾燥等。


【一窩風】


[別名] 外一窩風。

[位置] 在手腕背側,腕橫紋中央。

[操作] 指端揉,稱揉一窩風。

[功用] 揉一窩風能溫中行氣,止痹痛,利關節。

[主治] 一切腹痛,傷風感冒,關節痹痛,急慢驚風。





【小儿保健】超实用分享!小儿推拿治疗“宝宝节后综合征”

【和樂中醫】小兒推拿知多點:小兒便秘的常見處理方法

【和樂中醫】小兒推拿知多點:小兒推拿操作常見注意事項

【和樂中醫】小兒推拿知多點:小兒發熱的常見處理方法

【和樂中醫】小兒推拿知多點:小兒咳嗽的常見處理方法

【和樂中醫】小兒推拿知多點:小兒腹泻的常見處理方法

【小兒保健】小兒呼吸 - 兒童流鼻血的處理 - 黃鋼花(兒科專家)

【小兒保健】育兒須知 - 怎樣給孩子測量體溫才準確

【小兒保健】小兒雜病 - 小兒熱性驚厥的家庭處理




阅读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