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今天是12月22日,值太阳到达黄经270°,是交冬至,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甚至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


和乐中医在此先祝各位朋友冬至快乐!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意思是说冬至是农历十一月中旬的节气,此时天地阳气的收藏已到了极点,物极必反,阳气至此又要开始生发。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是一年中阳光最少的日子;而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就逐渐向北移动,我国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阳光慢慢充盛。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即谓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养生重点

冬至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少,而冬至后白昼时间虽日渐增长,但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仍比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少,所以在短期内气温仍继续下降。我国除少数海岛和海滨局部地区外,冬至后的一个多月都是最冷的时候,寒气易挟风邪伤人,故而养生重点仍在防风御寒,要注意预防感冒、哮喘、中风、冠心病、高血压、关节炎等病症发作或加重。


▌二十四节气养生歌

阴阳转折阳渐升,白昼短极阴犹盛。植物休眠人应时,静神少虑隐藏精。生活有律注起居,欲不可纵气血兴。食宜多样科学配,运动养生不能轻。

▌起居养生

保暖防寒

冬至到了,开始进入三九寒天,这时外出要穿得厚暖,以防风寒侵袭;睡觉则要穿得薄透,若和衣而眠,会妨碍皮肤正常的“呼吸”和汗液的蒸发,衣服对肌肉的压迫和摩擦还会影响血液回流,造成体表热量减少,即使盖上厚被子,也会感到寒冷——因此,在寒冷的冬天不宜穿厚衣服睡觉。另外,儿童、老人,还有爱漂亮的美眉在穿着上需要特别注意。孩子的衣着要宽松,易于穿脱,方便随时增减。避免长时间把孩子的手、脚、足踝部和耳朵等暴露在外。老年人对气候冷热变化的调节能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比年轻人差,如患有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及胃部疾病的老年人,穿件棉背心比较合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衣服如太重,会影响血液循环和妨碍行动,应选择轻软棉料;老年人的关节活动往往不够灵便,故应尽可能用对襟开扣的毛线衣、卫生衣,纽扣也宜少些,这样便于穿脱;同时,也要注意到肩关节和膝关节的保暖,老年人多皮肤干燥、发痒,因此不宜用化学纤维品做贴身内衣。爱美的女性还是应该以保证温度为主,若要兼顾风度,不妨下点血本,穿一些质地柔软、质量上佳的羊绒衣、羽绒服或丝棉袄,毕竟保护好身体健康才能更美丽。

劳而勿过

按《黄帝内经》古训,冬季大法宜收藏阳气,适合静养而不当烦劳妄扰精气。故宜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生活节律,建立新的生活秩序,早睡晚起,同时在适当时机——比如天气晴朗的上午,进行适当运动(以微微出汗为佳)。有句谚语云“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

节欲保精

冬至一阳生发,为阴阳交接之时,宜节欲全精,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节制房事,不可因房事不节,劳倦内伤,损伤肾气。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充足,五脏六腑皆旺,抗病能力亦强,身体健壮则人能长寿。反之,肾精匮乏,则五脏虚衰,多病早夭。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就认为冬至后“男子贵在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子应平心定志以养其血”。尤其对于来年准备生育二胎的人,更应在此时“养精蓄锐”。诚如东汉的医圣张仲景所云:“凡寡欲而得之男女,贵而寿,多欲而得之男女,浊而夭。”冬至开始节欲保精不但有利健康,而且是优生优育的首要保证。

▌情志养生

冬至之后,一阳来复,我们在情志养生方面应该做到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注意合理用脑,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培养良好的性格,寻找事业的精神支柱;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工作、学习之余多听音乐,它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注意仪容仪表,不同的场合装束要得体,心态年轻化,以振奋精神,增添生活乐趣。

▌饮食养生

冬至阳气初生,最宜补肾壮阳,饮食上宜增苦忌咸,多吃米面主食,适当选择产热高和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红枣等,这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对于素体虚寒、阳气不足者尤其有益。另外,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也可以适当多食。同时可适量增加辛辣食物如辣椒、生姜、胡椒等,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还能助阳生发,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御寒能力。

   此外,可根据个人体质需要采用以下食疗

1、枸杞山药圆肉粥



【原料】枸杞子20克,山药100克,圆肉15克,粳米100克。

【制作】枸杞20克洗净,山药100克去皮洗净切块,粳米100克淘洗好,入圆肉加水一同煮烂即可。

【功效】补益肝肾、充养精血。



2、杜仲菟丝羊肉汤




【原料】杜仲20克,菟丝子2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盐适量。

【制作】羊肉洗净切块备用,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5、6分钟捞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同时加入杜仲、菟丝子炖熟,吃肉喝汤。

【功效】温阳补肾、强精壮腰。


3、羊肉炖萝卜



【原料】白萝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盐适量。

【制作】白萝卜、羊肉洗净切块备用,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5、6分钟捞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

【功效】益气补虚、温中暖下。


阅读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