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导语:


今天是12月07日,值太阳到达黄经255°,乃交大雪,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意思是说到了这个时段,天气会更冷,降雪的几率比小雪时更高,而且雪往往下得更大、范围也更广。我国这时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冬季,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达-10℃以下,会有大雪纷飞之象,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0℃以下并已渐有积雪。大雪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即谓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而后阴气将达到最盛时期,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的萌动便会抽出新芽。


l 养生重点

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全国大部已进入严寒时段,风寒邪气最易伤人,故而养生重在防风御寒,要时刻顾护好脾胃、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因为这个时节是风寒感冒、哮喘、中风、冠心病、高血压、关节炎、消化道溃疡等病症的高发期,需要重点防治。


l 二十四节气养生歌

千里冰封雪花舞,草木凋零枝业枯。避寒调摄亦调情,阳气萌动雪地蛊。大雪时节重养生,调膳易动犹适补。补养药品勿过偏,恰到好处宜适度。


l 起居养生

着衣

大雪到了,天寒地冻,这时外出要穿得厚暖,以防风寒侵袭;睡觉则要穿得薄透,若和衣而眠,会妨碍皮肤正常的“呼吸”和汗液的蒸发,衣服对肌肉的压迫和摩擦还会影响血液回流,造成体表热量减少,即使盖上厚被子,也会感到寒冷——因此,在寒冷的冬天不宜穿厚衣服睡觉


另外,儿童、老人,还有爱漂亮的美眉在穿着上需要特别注意。孩子的衣着要宽松,易于穿脱,方便随时增减。避免长时间把孩子的手、脚、足踝部和耳朵等暴露在外。

老年人对气候冷热变化的调节能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比年轻人差,如患有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及胃部疾病的老年人,穿件棉背心比较合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衣服如太重,会影响血液循环和妨碍行动,应选择轻软棉料;老年人的关节活动往往不够灵便,故应尽可能用对襟开扣的毛线衣、卫生衣,纽扣也宜少些,这样便于穿脱;同时,也要注意到肩关节和膝关节的保暖,老年人多皮肤干燥、发痒,因此不宜用化学纤维品做贴身内衣。爱美的女性还是应该以保证温度为主,若要兼顾风度,不妨下点血本,穿一些质地柔软、质量上佳的羊绒衣、羽绒服或丝棉袄,毕竟保护好身体健康才能更美丽。


起居

天气变冷,民众家中的空调、电热取暖器等家用电器使用频繁,如果疏于管理,易引发火灾。使用电器进行取暖时,一定要细查线路,注意防火。不能多个家用电器合用一个插座;一些家用电器不能长时间使用,如电热毯,否则容易使绝缘层烧坏,引起火灾事故;电热取暖器附近不能放置可燃物;如果长时间外出,一定要切断室内所有电源。

大雪期间降水量少的时候,风多风大,较为干燥,室内湿度也较低,特别是取暖器的使用,会使室内空气更干燥,易导致皮肤粗糙起皱,甚至干裂。是故应注意居室的湿度,最好有一个湿度计,一般而言,生活在相对湿度40%-60%的环境中最感舒适,如相对湿度低了,应做相应的调节,比如,向地上洒些水,或用湿拖把拖地板,或在取暖器附近放一盆水,以增加湿度。

若在室内养盆水仙,不但能调节室内相对湿度,还会使居室显得有生机。作息上,应遵循《黄帝内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之训,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年轻人要避免夜生活丰富,睡觉过晚;老年人要避免晨练起得太早。

行动

大雪后温度下降,雨雪天气增多,道路易有冰雪或积水,摔伤、冻伤、感冒、交通事故等成为雪天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老年人摔伤以手腕、股骨等处骨折的居多,年轻人则易见软骨组织挫伤。所以从预防的角度看,老年人应减少户外活动,最好结伴出行,拄个拐杖或由其他人搀扶。出行时则要尽量放慢步行或骑车速度,避免滑倒。

当地气候状况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做好出行准备。应带的鞋帽、手套、围巾、口罩和御寒衣物都应准备齐全以备不测。出门前应及时关注当地天气预报,了解气候状况,做好充分准备。应带的鞋帽、手套、围巾、口罩和御寒衣物都应准备齐全以备不测。


l 饮食养生

大雪节气正宜养肾,饮食上宜增苦忌咸,多吃米面主食,适当选择产热高和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红枣等,这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对于素体虚寒、阳气不足者尤其有益。还宜配食鸭、鹅、藕、木耳等护阴之品,尤其是一些体弱多病、精气亏损的中老年人,以求阴阳平衡。同时可适量增加辛辣食物如辣椒、生姜、胡椒等,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御寒能力。

   此外,可根据个人体质需要采用以下食疗


1、枸杞山药粥


【原料】枸杞子20克,山药100克,粳米100克。

【制作】枸杞20克洗净,山药100克去皮洗净切块,粳米100克淘洗好,一同煮烂即可。

【功效】健脾益肾、养肝明目。


2、杜仲苁蓉汤




【原料】杜仲20克,肉苁蓉20克,脊骨200克,食盐、味精各少许。

【制作】脊骨砍成小块,与杜仲、肉苁蓉一起放锅中加水,入调味料,以文火炖2小时即可。

【功效】补肾益精、温壮元阳。


3、当归生姜羊肉汤


【原料】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调料适量。

【制作】将羊肉洗净、切块,加入当归、生姜、黄酒及调料,炖煮1-2小时,吃肉喝汤。

【功效】温肾散寒、补血调经。


阅读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