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今天是11月22日,值太阳到达黄经240°,乃交小雪,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意思是说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小雪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即此节气已再也不会见到彩虹,然后阳气下降,阴气上升,而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
▌养生重点
立冬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黄河以北地区会出现初雪,而南方地区亦多已正式入冬,人们该注意御寒保暖了。故而养生重在收藏阳气与保暖御寒。随着气温下降,人体阳气深藏起来,抵抗力便下降,尤易受冷感冒,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高血压等均易发作或加重,虚寒体质者起居饮食尤当小心谨慎,要时刻防范风寒湿三邪的侵袭。
▌二十四节气养生歌
气温下降地始冻,天地不通阳气动。七情变化莫过激,御寒保暖防疾病。怒肝忧心恐伤肾,六淫侵袭致郁症。悦神爽志安脏腑,膳食调养多炼功。
▌起居养生
着衣
小雪后,天气就真正寒冷起来了,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暖防病。对小孩老人及体质虚弱者,着衣当以背暖、肚暖、足暖、关节暖为原则,可有效预防受寒,避免感冒、腹泻及关节疼痛等病症发生。逢风雨雪天气,应加披围脖,以防风邪挟寒从颈项入侵人体而发病。
睡眠
《黄帝内经》有言:“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所以在小雪正式入冬后应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年轻人要避免夜生活丰富,睡觉过晚;老年人要避免晨练起得太早。
运动
冬季运动最好选择在中午较暖和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但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反易受凉,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所以在运动锻炼过程中,不宜出汗过多。根据中医学“天人合一”以及“五行学说”,肾主骨生髓,而寒易伤肾,故冬季易出现骨关节疾病,运动同时应注意对骨关节的保护。
▌情志养生
小雪节气中,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抑郁症的发生多由内因即七情过激所致,七情包括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综观中西医学的观点,为避免冬季给抑郁症朋友带来的不利因素,所以在此节气中要注意精神的调养。清代医学家吴尚说过:“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饮食养生
小雪开始,饮食方面要多吃热量高、有健脑活血功效的食物。宜吃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温补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茸等;益肾食品有腰果、芡实、山药熬粥、栗子炖肉、白果炖鸡、大骨头汤、核桃等。另外,还要多吃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
此外,可根据个人体质需要采用以下食疗:
1、桑葚芝麻膏
【原料】桑椹子30克,黑芝麻60克,胡麻仁10克,白糖30克,糯米粉700克,黏米粉300克。
【制作】将黑芝麻放入沙锅内,用小火炒香。桑椹、胡麻仁洗净后,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后,转用小火煮20分钟,去渣留汁。再将糯米粉、粳米粉、白糖放入盆内,加药汁和适量清水,揉成面团,做成糕,在每块糕上撒上黑芝麻,上笼蒸20分钟即成。
【功效】健脾益胃、补益肝肾。
2、杜仲牛膝汤
【原料】杜仲20克,怀牛膝30克,脊骨200克,食盐、味精各少许。
【制作】脊骨砍成小块,与杜仲、牛膝一起放锅中加水,入调味料,以文火炖2小时即可。
【功效】补肾益精、强筋健骨。
3、枸杞山药骨头汤
【原料】枸杞子15克,铁棍山药100克,排骨150克。
【制作】将铁棍山药削皮,洗净,切成小段,与排骨、枸杞子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烧沸后文火煮约1.5小时。
【功效】平补肝肾、养精益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