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今天是11月07日,值太阳到达黄经225°,乃交立冬,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所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而且预示着万物即将收藏,以规避寒冷。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意即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藏匿起来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
▍养生重点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在五行中属水,代表寒冷与收藏潜养,故而从此一时节开始,养生应注意一个“藏”字,重在收藏阳气与保暖御寒。入冬后,天寒地冻,人体阳气随之潜藏起来,抵抗力下降,尤易受冷感冒,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高血压等均易发作或加重,虚寒体质者起居饮食尤当小心谨慎,要时刻呵护好我们身体的阳气。
▍二十四节气养生歌
阳极阴生立冬到,黄河始冰难见鸟。寒曲温伸生物感,养生保健重四调。摄寐动服均变化,天地相应人气保。温补阳气忌寒冷,莫至疾生预防早。
▍起居养生
着衣
立冬后,冷空气频繁光临,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保暖防病,但添衣要适度。对小孩老人及体质虚弱者,着衣当以背暖、肚暖、足暖、关节暖为原则,可有效预防受寒,避免感冒、腹泻及关节疼痛等病症发生。逢大风天气,还可加披围脖,以防风邪挟寒从颈项入侵人体而发病。
起居
诚如《黄帝内经》所言:“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在生活起居方面,立冬后应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睡个懒觉也是可以的,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年轻人要避免夜生活丰富,睡觉过晚;老年人要避免晨练起得太早。许多老人喜欢天不亮就起床出门晨练,这在冬季是不适宜的。早晨气温低,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阻碍增加,血压容易升高,心肌耗氧量也增加,老人冬季晨练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溢血等意外情况。
运动
冬天还能够坚持运动是好事,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过量,以防出汗过多,既损伤人体之“阴”,又耗心阳,应以身体微热为度。同时还要做足热身运动。立冬后气温下降,寒气外束,我们人体的气血本来就不如天气暖和时通畅,气血运行速度慢,筋肉组织凝结粘连在一起,因而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而且时间要比以前更久。尤其是关节部位,更要充分活动开,这些部位在冬天时都会变得“脆弱”,受凉受风,关节疼痛的问题马上就找上门来。此一阶段适宜多做些健美操、太极拳、太极剑、球类等有氧运动。若逢冷空气来袭,气温骤降,最好暂停锻炼。不少人在此时会更趋于选择在室内锻炼,则应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若要晨练,时间可以适当推迟,“见太阳才运动”。太阳出来以后气温升高,空气质量也会变好,户外活动应选择在上午9时半以后到下午4时之前进行最为适宜。
▍饮食养生
立冬时心肺气弱,肾气渐强,饮食宜减咸增苦,以调养心肾。此时宜少吃生冷或燥热的食物,适合清补甘温的食物,如鸡、鸭、鱼类、芝麻、核桃、花生、黑木耳等,同时配以甘润生津的果蔬,如梨、冬枣、柑橘等。冬季与肾脏在五行中均属于水,因而进入冬季后,是温肾养肾的好时机,慢慢的宜多吃一些糯米、高粱、栗子、大枣、核桃仁、桂圆、韭菜、生姜、牛肉、羊肉等温热性质的食物。不过立冬后不要骤然进补,要给肠胃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所以要做好引补,比如先食用性质温和的花生红枣汤、生姜炖牛肉等。
此外,可根据个人体质需要采用以下食疗:
1、芝麻枸杞粥
【原料】黑芝麻25克,枸杞15克,粳米50克,白糖12克。
【制作】黑芝麻炒熟研末备用,粳米、枸杞子洗净与黑芝麻入锅同煮,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成粥。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补益肝肾、滋养五脏。
2、苁蓉羊肉粥
【原料】肉苁蓉30克,羊肉150-200克,大米适量,食盐、味精各少许。
【制作】羊肉洗净切片,放锅中加水煮熟,加大米、苁蓉共同煮粥,以食盐、味精调味服食。
【功效】温里壮阳、补肾益精。
3、枸杞山药骨头汤
【原料】枸杞子15克,铁棍山药100克,排骨150克。
【制作】将铁棍山药削皮,洗净,切成小段,与排骨、枸杞子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烧沸后文火煮约1.5小时。
【功效】平补肝肾、养精益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