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課裡我們說到了年輕白領小青的故事。幸運的是,小青只是體檢才發現自己是高尿酸血症,還不能說是得了痛風。那痛風又是怎樣的呢?




痛風這個病啊,不痛不要緊,痛起來真要命!痛風就是由於長期的高尿酸血症引起代謝紊亂。按照醫學統計學的觀點,只有約10%的高尿酸血症的病人會發展成痛風,而且,男性發生率要遠遠多於女性,平均發病年齡也較女性年輕。也就是說小青發展成痛風的可能性較低,如果她能按照醫生說的去做,把尿酸降下來,那她可能就永遠不會遭受痛風的罪了。又有統計專家說,痛風這個病啊,以前亞洲人是很少有的,誰叫咱們國家黨的政策好呢,大家的伙食標準提高的比較快,我們的身體還接受不了吧?!



話說回來,痛風這個病啊,一旦發生,它是一種撕裂狀、刀割樣或咬噬樣疼痛,常發生在深夜,讓人難以忍受。更要命的是,痛風發作前可無任何預兆的哦!你說可怕不可怕,許多一米八幾的大漢,也會因劇烈的疼痛倒在自家的床上,不敢起來走路。嘿,在疾病面前,沒有真正的大英雄。許多病人只有在症狀緩解了,才敢讓家人攙扶著向醫生求助。



痛風多發生在小關節上,比如腳趾、腳踝、腳後跟,也有一些病人膝蓋也會疼痛,疼痛部位多有紅、腫、熱的感覺。多數病人即使不吃藥,也會在數天內緩解,恢復正常。不過,有的病人不治療,也會持續好幾周!真要命,那要怎麼治療呢?我們先說說西醫的治療吧!



西醫一般講痛風的治療分為急性期間歇期,分期不同,用藥也不一樣。急性期裡,現在不少醫院還在用秋水仙堿這個藥物,首次劑量1mg,根據病程每1-2小時增加0.5mg,但24小時總量不得超過6mg。秋水仙堿有著強大的抗炎作用和抑制作用,或許就是因為它的作用大,不良反應也較多。最常見的是胃腸道反應,病人吃了藥往往覺得噁心、想嘔吐、沒有胃口,有少數病人還會出現骨髓抑制、肝損害、皮膚過敏等現象。就因為秋水仙堿的副作用較大,所以現在逐漸被淘汰。有報導說,美國的醫院已經不用這個藥物了。現在不少國內的醫院在急性期裡,會讓病人服用依託考昔,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西樂葆”,這個藥是一個非甾體類抗炎藥,治療關節疼痛的效果比較好,副作用比較少,但是價格也不菲,但它也只是一個暫時的消除疼痛症狀的藥物,痛風的根本原因並未得到改變。因此,緩解期的降血中尿酸的治療非常重要和關鍵。


在緩解期裡,一般來說也有兩類藥物,一種是促尿酸生成的,也就是不要讓你的身體產生過多的尿酸。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是別嘌醇片,現在用的較多的是緩釋片,一天只需服用一次,它的副作用也是胃腸道反應、血液系統疾病,肝損害,皮膚過敏等現象,不過發生率和發作程度很輕,但要定期監測。還有一種是促尿酸排泄的藥物,也就是即使你的尿酸多了也不怕,藥物來把它都放出去。現在用得較多效果較好的是苯溴馬隆片,一般1天1次,一次25mg,效果不錯,而且對於輕、中度腎功能不全的人都可以用。但它同樣有一定的不良反應,尤其是肝損害,也要注意定期監測。


中醫治療痛風的口碑一直都是比較好的。在廣東,就有不少病人接受純中醫的治療,效果非常不錯。無論是臨床上,還是現代藥理實驗,都能夠證明許多中藥如車前子、薏苡仁、山慈姑、土茯苓、川萆薢等治療痛風都是有效的。熊博士認為,華南地區的病人臨床上常以濕熱下注的病人較為多見,有的或合併痰濁、瘀血這樣的一些病理產物,所以治療上多以清利濕熱為主,兼或化痰通絡、或活血祛瘀。常用四妙散加減,如蒼術、薏苡仁、黃柏、懷牛膝、土茯苓、山慈姑、法夏、車前草、川萆薢、絡石藤、海桐皮、木瓜等。不過中醫看病重在辨證論治,也就是醫生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根據每位元病人的具體情況開據處方。這也就是為什麼都是痛風的病人,中醫生開的處方都有不同。所以痛風病人最好能夠讓醫生面診。此外,中醫的治療痛風的手段還有很多,比如膏藥、針灸、還有一些理療的方法,效果也是響噹噹的。



痛風關鍵還在於預防,就是要預防高尿酸血症,大家好好把第一節課的內容複習複習,改變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適當運動,大膽和痛風說聲“再見”吧!



熊學軍(副教授、副研究員、醫學博士)


阅读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