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乃其四季各有之特性,中醫講究的是人與自然相協調、天人感應的思想,因此我們根據四季不同之特性來詳述四季如何養生。

     春天為萬物自地下藏潛始出芽生長之時,在這個時節,民眾養生之道在晚睡早起,縮短睡眠時間,多去散步,使精神愉快,胸懷開暢,用無欲以養情志,情志中不生害人之念,但求施與不求貪奪,但求回報他人不怨恨處罰別人,這就可適應春天的時令,保養了我們人體的生髮之氣。如果違逆了春生之氣,便會損傷肝臟,因春屬木主肝應之,肝氣在這個時節旺盛。如受傷於此時節,夏季時易受寒之病。

     夏天是自然界萬物繁茂秀美的時令,這個季節,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之氣相交,植物開花結實,長勢旺盛,日長夜短,所以我們應該晚睡早起,不懼或煩躁在日間,日間多熱,要使情志不怒,保持心情愉快,當汗則汗,不可因多汗而煩怒,這就可適應夏之時令。如果違逆了夏長之氣,則心臟受損,因夏屬火應於心,如此心在夏受傷後,到秋季來時容易患咳病、往來寒熱,以致秋季無法存夠充足的營養,免疫系統會弱,到了冬天則易生重病,毫無固表能力應對外在氣候的倏變。

     秋天,此節氣天氣肅殺,地氣漸收,是肅降收斂的節氣,人應早睡早起,同時要保持神志的安寧,以緩和外在秋日的肅殺之氣。收斂神氣,少言寡慾,使秋日肅殺平緩,讓肺氣清和,秋之殺氣不傷肺。若違逆了此就會傷及肺,因秋屬金應於肺,肺氣受損,到了冬天容易患下痢之病,飲食入胃即下泄,營養無法吸收完全。

     冬天,為天寒地凍之時,陽氣潛藏,無法自地上出來緩和冬寒,民眾應早睡晚起,精神上也應如地下陽氣般藏志隱匿不出,不要輕易地擾動陽氣,妄事操勞,同時要注意不要被寒氣傷害到身體,注意保暖,汗不出皮膚,不過度運動流汗傷身,房事也要節制,以免使腎臟受損。這樣才能順應冬天主收藏的特性。如果違反了,就會損傷腎臟,春天來臨時容易患痿病、骨病或四肢麻木冰冷不仁,使新陳代謝減弱。

     四時陰陽的變化,是萬物生命的根本,春夏二季應該養足陽氣,通俗說就是吸收足夠的營養加強免疫系統之功能,秋冬陽陰,就是要養臟內應存收之營養。就是說我們應該在春夏季節保養陽氣以適應生長的需要,在秋冬季節保養陰氣以適應收藏的需要,順從了生命發展的根本規律,就能與萬物一樣,在生、長、收、藏的生命過程中運動發展。如果違逆了這個規律,就會破壞真元之氣。因此,陰陽四時是萬物的終結,是盛衰存亡的根本,違逆了它,就會產生災害,順從了它,就不會發生重病,這樣才是養生之道。民眾如果能做到,健康長壽又怎會是奢求?


阅读800